天问 屈原(楚辞天问——屈原)
简介:屈原(约公元前340一公元前278年)原名屈平,字原,出生于楚国丹阳秭归(今湖北宜昌),战国时期楚国诗人、政治家。屈原曾任楚国左徒、三闾大夫之职,参与国家内政和外交。为了楚国的强盛,屈原主张进行改革,实行联齐抗秦。楚王听信谗言,把他驱逐出境。屈原在流亡中,听到郢城被秦军占领的消息后,投汨罗江而亡。屈原的诗,洋溢着炽烈的爱国热情,深受后人喜爱。
(一)拜谒楚王
长江巨浪翻腾,滚滚东去。两岸广阔的土地上有个国家叫楚国。
屈原从小酷爱学习,博览群书,决心报效国家。一次,屈原奉命到郢城(在今湖北省西部、荆州市荆州区北面三公里左右)去当官,屈原甚为欣喜。
来到郢都,屈原拜谒了楚怀王。第一次见面,屈原向楚怀王陈述主张。屈原说:“秦国贪得无厌,总想着吞并楚国,楚国面临的形势危险啊!”
楚怀王说:“楚国地大物博,有雄兵百万,怕什么?”
屈原对楚怀王说:“秦国善于挑拨离间,想逐个吞掉六国,楚国的西面和北面,都受到秦国的威胁。我们应当联合齐国,抵抗秦国。”
楚怀王点头表示赞同。
屈原说:“楚国君臣应该加强团结,富国强兵,限制官员和贵族的特权,重用贤人。靠贤人辅佐大王,楚国才能强盛。”
屈原说得楚怀王非常高兴。楚怀王封屈原为左徒(周朝楚国特有的官名,中原诸侯国无),让他参与军政。
(二)壮志未酬
一次,屈原负责起草变法改革的“宪令”。上官大夫知道后,担心屈原写的“宪令”条文对旧贵族不利,又怕屈原得到楚怀王的重用,地位超过了自己。上官悄悄地去“拜访”屈原。
屈原正在思索“宪令”的条文,突然,上官溜进了屈原的书房。
上官对屈原说:“左徒大人,能叫我看看吗?”
还没有公布的“宪令”是绝密文件,除国王以外,任何人都不能看。
屈原严肃地说:“你无权过问。”
上官趁屈原不注意,抓起“宪令”草稿就看。屈原连忙从他手中夺过草稿,把他轰出去了。
上官跑到王宫,对楚怀王说:“屈原辜负了大王对他的信任。”
“发生什么事了?”楚怀王疑惑地问。
“‘宪令’草案是国家机密,但屈原却到处宣扬。……他还说,大王若没有他,任何事都办不成!”
楚怀王听信谗言,对屈原逐渐开始疏远。任凭屈原提出什么主张,他都不再接受。
屈原的壮志成为泡影。
(三)惨遭流放
有一年,秦国用重金贿赂楚怀王,楚怀王鼠目寸光,竟和秦国打得火热。
屈原多次劝他别上当,楚怀王却觉得屈原碍事,遂罢掉屈原的官职。将屈原被发配到汉北一带。
屈原深感失望,在被放逐中,只得写诗言志,他写道:
心郁郁之忧思兮,独永叹乎增份。
思蹇户之不释兮,曼遭夜之方米长。
屈原写出了《离骚》,共373句,是一首长篇抒情诗。屈原在诗中揭露了统治者的黑暗,谴责了奸臣残害忠良的罪行。
诗中描述屈原坐着龙马驾的车,在太空中遨游,他将离开人间,升上仙界。突然,他回头看到了楚国,泪流满面,车夫和龙马都舍不得向前走了。
在《离骚》的最后,屈原表示,他若无法改变楚国的命运,就投河自尽。
屈原在汉北被放逐了几年,后来,由于楚国和秦国闹翻了,楚怀王便又把屈原召回到身边。
秦昭王的母亲是楚国人。一次,秦昭王给楚怀王写信,建议秦楚两国结盟,邀请楚怀王赴武关(位于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武关镇武关村的武关河北岸,与函谷关、萧关、大散关并称为关中四关。)相会。
屈原劝道:“秦国不讲信义,大王决不能去!”
楚公子子兰想讨好秦国,经常劝楚怀王:“父王,您去吧!您要是不去,咱们可得罪不起秦国呀!”
楚怀王听了儿子的话,决定到武关和秦昭王谈判。
出发时,屈原抱住楚怀王的车,劝道:“大王不能去!”
楚怀王不听屈原的劝告,屈原只好松手,哭着为楚怀王送行。
楚怀王来到武关,秦国只准楚怀王独自入关,把楚国卫士留在关外。
楚怀王进人武关后,一个人对他说:“我不是秦王,是秦王的将领,奉命迎接大王,请大王上车,随我们到咸阳。”
楚怀王慌忙问道:“你为什么要装成秦王?”
秦将懒得回答,直接把楚怀王带到咸阳。
到了咸阳,楚怀王就被囚禁起来了。他曾多次要求会见秦昭王,但都未能如愿。
后来,秦昭王的使者对楚怀王说:“你想回去,就必须把西部两个郡割让给秦国。”
楚怀王不肯答应,后悔没有听屈原的劝告,最终惨死在秦国。
(四)再遭流放
楚怀王的尸体被运回楚国,百姓们夹道痛哭,激起了楚人的公愤。
楚怀王的儿子顷襄王若利用这个机会,出兵征讨秦国,楚人上下同仇敌忾,可能有获胜的希望。
屈原心想:“大王上当,是因为听了子兰和靳尚的话,是中了张仪的奸计。所以必须要严惩内奸,外联齐国,替先王报仇。”
屈原把想法写成奏章上递。结果,奏章却落在子兰、靳尚的手中。秦国已买通了子兰和靳尚,让他们阻止楚王复仇;答应把秦国的姑娘嫁给他,两国结盟。否则,白起将率秦军歼灭楚国。
子兰、靳尚不顾楚国的利益,甘心为秦国效力。他们唆使楚王与秦国联姻,陷害屈原。
楚王说:“我不能重用屈原,让他滚,水远别回来!”
年近50岁的屈原被轰出了郢都,因忧伤过度,头发一夜间全都白了。
(五)叩问苍天
届原回到家乡,因兵荒马乱,田里荒草丛生,饿殍遍野。
屈原跑到家里,打开粮仓,把粮食分给饥民。他把家里的粮食全部发光了,急得没有办法,朝天大喊:“苍天啊!你睁睁眼吧,百姓活不下去了,你救救他们吧!”
屈原曾写下悲伤的诗句:
长太息以掩涕兮,哀民生之多艰。怨灵修之浩荡兮,终不察夫民心。
他目睹贵族们过着奢侈的生活,老百姓却饥寒交迫。他痛骂贵族们是强盗。
屈原想不通,为什么自己被君王猜疑?为什么自己总是遭到打击?
一次,屈原碰到掌管占卜的官员,向他求教:“我怎么办好呢?是保持清白,还是与他们同流合污?请你替我算一卦吧!”
官员笑着说:“我算不了,你凭良心做事就行了。”
屈原更加苦恼,写了一篇文章,叫做《天问》。他向天问了10多个问题。
这些问题,在当时无人能够回答,令屈原苦恼万分。
(六)国破家亡
多年后,屈原在流放中听到了更加不幸的消息:秦国派白起征讨楚国。白起用河水淹设了楚国的城池,十几万楚国人被淹死……
第二年,秦国又来攻打郢城,楚国境内到处都是逃难的人群。
屈原拼命地朝郢城跑去,想劝说楚王抵抗秦军。
他来到郢城一瞧,心情更加沉重了。只见郢城一片萧条。楚王和亲信们早逃跑了。
屈原只好跟随百姓们跑出郢城,渡江向南逃。
秦军占领了楚国的郢城。
当郢都陷路的消息传到江南时,屈原正在湖南的湘江和汨罗江一带流亡。屈原面向郢城,嚎啕大哭,到处奔走,一边走,一边哭诉着心中的悲愤。他写下了《怀郢》,其中两句是:惟郢路之辽远兮,江与夏之不可涉。
当时,各国的人才流动频繁。很多人在本国没有得到重用,会跑到别的国家入朝为官。以屈原的才华,到一些强国也能捞个官当。但屈原热爱楚国,不愿做任何有损楚国的事情。
有人劝他做一个随波逐流的人,能过上富足的日子就可以了。但屈原不愿那样做。屈原感到孤独和绝望,怀着满腔遗恨,于农历五月五日投汨罗江自尽,时年六十二岁左右。
屈原的死讯传来,楚国人悲痛万分。
两千多年后的今天,每到五月端午节,许多地方的百姓,都会包粽子,划龙舟。
据说,包粽子是为了喂水里的鱼,鱼儿吃饱后,就不会伤害清波中的屈原;划龙舟,是为了弘扬屈原的执著追求和不随波逐流的精神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