非遗文化|聆听历史的故事——青云寺的传说简介
诸城市东走三十公里处,坐落着一个紧靠胶南、胶州的边远乡镇——林家村镇。从镇驻地南走约四公里,有个响当当的村叫青云村。
青云村——山东省诸城市林家村镇下辖村,林家村镇青云村位于林家村镇南部,诸城市东二十四公里,302省道南3.5公里处,南临石牛埠山,北临郭家村水库。青云村现有耕地54公顷,135户,400口人。青云村主要由吴、郑、文三个姓氏组成,相传明朝年间文氏家族从山东的武定府迁到本村。文氏家族之后又有投亲吴姓搬迁至此,接着郑氏家族也搬到该村。
青云寺的传说,讲的不是青云寺村,而是青云寺这座庙。
林家村境内有三座名寺,分别为青云寺、白云寺、红云寺。三座庙同在一条东南西北向的斜线上,更巧的是三座寺庙相距均为四公里,且都建在该村驻地的西北角。
在青云寺、白云寺、红云寺三寺中,由于青云寺的来历与唐太宗李世民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,所以在诸城的传说也就特别多,名气也比其它两寺大。
相传,青云寺最早叫西北寺,当地人习惯称北寺。因为先有寺后有村,这个村就建在了寺的东南角。村后有一株千年银杏树,树后有一座佛祖庙,名“青云寺”,今村名就是袭用庙名。
相传,唐朝贞观年间,因李世民的一句话,该寺有了名,叫青云寺。从此,西北寺或者北寺就很少有人叫了。后来在寺东南角建立的这个村也跟着寺名叫了青云寺村。
据说,唐王李世民当年带兵路过青云村,唐王见到青云寺的环境优美,不仅可以在大树底下纳凉解暑,又可以在庙中寄宿一晚,寺庙的旁边还有河流。正值炎热的三伏天,青云寺是一个不错的落脚点,为了休顿部队,李世民就下令在村中安营扎寨,休息一晚。唐王看着将士们的盔甲都湿透了,有的还中了暑。李世民于是命令将士们解甲下去洗澡,他和大将尉迟恭也脱了战袍下了河。清凉的河水为将士们洗去了一身疲劳,银杏树的树荫也为将士们送来了清凉的夏风。
晚上住宿时,唐王见到将士们因此宝地而得到休整,心中也甚是欣慰,唐王再看对面破烂不堪的青云寺就开始许愿,若自己打了胜仗,建立了国家,一定重修寺院。贞观十二年,李世民兑现了自己的诺言,重修了青云寺。当时曾留下重修寺庙的碑文。此碑1950年后被人搬到东菜园当了井台,后来井毁碑落,现还埋在地里。
现银杏树高38米,胸围6.8米,旧时树南侧枝挂有一口大铁钟,每逢初一、十五撞钟,声震周围村庄。当地百姓称银杏树为长寿之星,虽然庙宇不在,银杏树也屡遭劫难,可香火至今不断,每到节假日,总有人光顾焚香,求告平安。
青云寺到底建于哪朝哪代,有很多说法,有的说建于西汉,韩信打龙且胜利后,建了这个寺。有的说建于东汉,刘秀来到此地,看见这地方风水好,建寺祭祀。还有的说秦始皇去瑯琊台,路过此地,建寺焚香叩拜。众说纷纭,没有确切的证据。
1978年,青云寺村村民在该近处挖土用,从土中挖出多件陶罐、铜造像,经专业人士细致鉴定,青云寺建寺的正确时间才有了定论,该寺建于北魏年间,至今约1500多年的历史。
青云遗址上生长着的那颗枝青叶茂的银杏树,有关资料记载,树高26米,主干高3米,树冠28米,属雌性,树龄在1500年以上,虽然屡次遭到劫难,树干部分过火中空,但其冠如盖,郁郁葱葱,迎风摇曳,犹如一把巨大的绿伞遮天蔽日,而且每年硕果累累。看样这棵树是建庙时栽种的。从出土文物和银杏树可以断定,此寺庙建于北魏年间无异。
如今,青云寺高高的土台仍在,大殿和东西两厢房牢牢地嵌印在土中。古老的银杏树,仍焕发着青春,年复一年向人们展现着它的活力。